每到了冬季,都會讓人想起北國銀白色的世界,鄉間奔馳的列車點綴著漂白的大地,總是大家嚮往的風景。或許哪天,令人嚮往的景色依舊,但缺少了那麼一點懷舊的味道。

提到北海道鐵路的冬季風景,除雪車的追雪之旅必定是同好們趨之若鶩的對象。我也不例外,這已經是第二次遠赴北國征戰除雪車了;2023第一次接觸追雪行程時,礙於時間不足加上天候不佳拍攝效果有限。不過很高興今年終於補考成功,這篇文章就來跟大家分享從前置作業到拍攝心得,初始計畫內容、遇到的問題及私房點介紹。(點選連結可跳至該章節)
JR北海道在去年公布了新車的購置報導,其中正包含新ラッセル車(排雪車)置換計畫,想必DE15型排雪車也是來日無多。一輛新型除雪車キヤ291已經從前幾年開始試運轉,甚至今年已經取代石北本線排雪車運用,DE15型的運用範圍部分縮減,因此這次主要目標訂定為白天運行的宗谷排雪。
**前置作業**
我們初步構想是早上拍攝完根室本線後中午從回雪350レ開始,沿路追著雪351レ北上,接著先前往天塩中川休息,晚間拍攝雪361レ、雪371レ交班後接等待隔天雪372レ、雪362レ南下回旭川還車,總共計畫拍攝10個點,在下方提供行程給大家做參考。
不過礙於安排行程時尚未得知今年度的時刻表,只能依靠往年經驗著手安排,其中不少攝影點都是去年路過找到,或是去年拍壞的,算是我的補考行。
在行程安排上,我會習慣將行駛時間加上緩衝,畢竟在雪地駕車有一定的風險,加上存在可能的誤點,若過於緊湊容易引發蝴蝶效應影響大局。不過事前規劃只不過是讓自己有距離及時間概念,因為到了真時實行的時候有很高的機率都不會按照行程進行,像是原定的休息時間我們卻追著車子到了稚內,等等類似的事件...因此我認為事前作業的重點往往不是精確到秒,反而是要建立路線及地理概念為重。
這邊也附上今年度的時刻表,如果有同好明年也想前往北國追雪,或許能夠預先安排拍攝點,不過建議還是多找幾個拍攝點,到實地拍攝時以"游擊"的方式追雪,不要被行程表約制。
第4天-宗谷排雪北上 (前行程續接文章キハ40引退前紀錄)
北海道行程第4天上午結束後,我們便來到旭川四條站拍攝除雪車回送。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宗谷本線南北走向的線形導致北上列車幾乎沒有拍攝特寫的順光點,僅有回雪350レ能夠拍攝,其餘皆為大景的構圖。石北本線的回雪650レ跟在回雪350レ後半小時左右,但因為是キヤ291我們就先北上。

第一個點我們選在著名的石狩川橋梁,這個地方從旭川四條駕車約25分鐘的路程,光線正好照耀在列車及背後的旭岳上,搭配著地景的構圖也受到許多同好喜愛。雖然這個地方的視野開闊,能夠看到很長一段鐵路,但同時沒有雜枝又能跟旭岳同框的角度就只有約40公尺,需要掌握好。

接著我們來到塩狩站,列車表定從15:20停車交會,直到15:55才開車,在此拍攝合照或是紀錄列車形式照都再好不過。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本站沒有站務員,跨越鐵路石需要注意左右方有無來車才可通行。
在列車開車前我們離開了塩狩站,前往和寒=劍淵的路旁拍攝,此處的地勢略高鐵路,也因為沒有突出背景,在此使用追焦的方式拍攝會比較有意義。

冬季光線在16:30後就已經不堪拍攝,我們決定在名寄稍作停留後繼續北上,直接到天塩中川休息,待凌晨拍攝雪361レ、雪371レ的交接。
第5天-宗谷排雪 天塩中川-稚內-名寄
因為司機的體力過剩,我們最後決定沿路追著雪371レ直到終點南稚內。沿路追擊,我們總共拍攝了5張,分別是糠南=雄信內(文章後方向大家特別介紹)、豐富站內、兜沼=勇知、勇知站內、南稚內站內,在光照的考量下都是挑選有開啟燈光照明的車站及平交道拍攝。


相信有些人會有疑惑,為何拍了5個點卻只放2張照片?可能有些人會認為是光照不足導致拍攝失敗,其實不是拍攝失敗,而是記憶卡異常。我是使用Bilitu的512G CFB記憶卡,寫錄速度1400mb/s,在前一天的拍攝都一切正常。但就在這天凌晨,拍攝完兜沼=勇知的平交道後記憶卡就開始出問題,除了無法寫錄外,前一日拍攝的內容完全消失,現在還存在的圖片都是每日備份的成果,否則這些無法搶救的珍貴照片將成為這趟旅程中的遺憾。回台灣問好友才得知,該記憶卡存在"工作溫度"的限制,超過工作溫度讀需格式化後才得繼續使用,而當天的室外溫度低於-20°c,致使工作溫度0~100°c的記憶卡運作失敗。
因此在這種極地拍攝時,最好是使用傳統SD卡記憶比較保險,也千萬要記得每日備份重要內容,共勉之。日出後,換了SD卡上陣,雖然讀取速度緩慢,但也是唯一的辦法。
早上,我們在致內拍攝完除雪車出庫後就立即南下,因為事前沒有料到會拍攝到這麼北方,都沒做功課,因此只能一邊駕車一邊沿著鐵路旁邊尋找拍攝點。沒做功課的前提下,還有一個找尋拍攝點的方法,看看鐵路邊只要有群人在等待,那八九不離十就是拍攝點。第一個點我們選在拔海=勇知的彎道旁,看到早已有許多同好在路旁等待,我們也抓緊時間佔好位置,等待除雪車駛來。不過此處的站位應該要盡量靠近南側,以免造成車側陰影。

我們繼續沿著鐵路南下,不到勇知站就追越除雪車,於是我們立即選定第二個地點進行拍攝,來到了勇知站南邊的平交道拍攝大頭照特寫,只可惜降雪量少,沒有剷雪的魄力。

原定計畫,我們要前往幌延北跨線橋拍攝,但我們的同伴在路上發生了打滑事故,我們只得折返幫忙。還好遇到好心人幫我們排除困難,隨後等當地警員到場後即兵分兩路,我們先繼續追雪,同伴們處理完事故即跟我們聯絡。因為下平隧道內除雪車限速不到10km/h,雄信內至問寒別需開行30分鐘以上,以致我們成功趕上計畫中的問寒別北鐵橋,並成功收下好光鐵橋除雪車,為了去年遇到大雪沒拍好而雪恥。

除雪車在天塩中川需要更換機班,大約停靠20分鐘。但因為站內拍攝光線不佳,加上天塩中川至音威子府的道路蜿蜒,我們不敢多作停留,便馬不停蹄前往音威子府南邊拍攝。路上巧遇交通管制,所幸到場時正好輪到我們通過,抵達拍攝點時排雪車才正從天塩中川出發。但令人意外的是,往年這個點都是爆滿,今年反常的只有我們拍攝,連位置都不用佔了。

音威子府拍攝完畢後我們馬上驅車趕往恩根內南邊的跨線橋,比較著名的是跨線橋下的普通道路攝影點,但按照正常行駛的時間我們到達跨線橋已經是極限,加上橋下攝影點應該會有所人潮,我們才出此下策。正如所料,從橋上看,橋下早已聚集許多同好,要臨時找空位想必時間也不夠。不過在橋上拍攝需要注意的是鐵網,這裡的鐵網稍微密集,若鏡頭能夠自動羽化則不是問題,但若鏡頭較老舊就需要思考了。

恩根內拍攝完畢後我們的行程就大致結束,其實大部分同好會趁南下空檔再順便拍攝雪351レ,但因為我們所經歷的兩天都是陽光晴朗無雲的天氣,加上前一天都將順光點拍了個遍,因此我們決定先行回旭川休息,為我們追雪行程畫下句點。
私房點介紹-下平隧道

下平隧道是糠南=雄信內間的一座山岳隧道,但除雪車行駛其中的限速不到10km/h,加上隧道南口是一個彎道,站在彎道外側就能找到正對隧道內的地點,因此非常適合拍攝長焦段下慢快門的拍攝除雪車過隧道的影像。不過第一次來的朋友務必提早到場勘點,除了外面的小路積雪情形不明以外,也要注意路線旁土坡是否適合攀爬。
Comments